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
一则消息的发表,在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,此消息来自于海归神经科学博士、著名生物学家饶毅的发文。

在院士初选落选后,饶毅公开表示:将永久拒绝参加院士竞选。

这看似怨气满满的发文,让许多人在震惊、反思之余,甚至害怕起来。

饶毅作为海归博士,在国际医学和生物学界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,这样一位在学术和人品上都十分优秀的科学家,为何会在初选就惨遭淘汰?

而一份充满怨气的发文,为何嘲笑的人少,害怕的人多?这还要从这次院士竞选以及饶毅的文章内容说起。

院士落选,拒绝再选

2011年,又到了院士评定的日子,参与竞选的科学家们都焦急的等待着初选的结果,有人胸有成竹,有人紧张不已,有人毫不在意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中,初选的结果公布了,但让人惊讶的是,著名生命科学家饶毅竟然在初选就被淘汰了。

“这不可能!我怎么会落选?”

看着初选结果,饶毅怎么都不能相信这是真的。论科研水平饶毅自问即便不是顶尖,也有自信不会轻易输给谁。论人品,他从未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情。

他想到有人向他透露的一些“内幕”,心中不禁愤怒不已。

在进行初选选拔的时候,曾有朋友对饶毅说道:“老饶,你就这样准备参加竞选吗?”

“我该交的材料我都交了,我相信我没有问题的。”

饶毅十分自信的回答道。“老饶,你以为光会科研,不会人际交往,真的能评上院士吗?”

“不是说院士评选是公开、透明的吗?”饶毅十分不解。

“老饶啊,你没看到有些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吗?别怪我没提醒你,要是再不行动,你这次想评上院士可就难喽。”

看着那些拿着大小礼盒忙里忙外的同事,饶毅丝毫不为所动,坚信自己一定会评上院士。

可现在看着眼前的评选结果,饶毅即便再不能相信,也只能接受自己已经被淘汰的事实。而看到进入复选的名单后,饶毅惊讶的发现,之前那几个最“忙活”的同事赫然在列。

想到自己努力做科研,却比不上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同事,愤怒的饶毅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。

在文章中,饶毅明确表示,“这场院士竞选让我觉得索然无味,我在其竞选的过程中,看不到公平公正,我将永远退出院士竞选”

这展现出了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对于这种“荒唐”的院士竞选以及结果的失望和愤怒。

饶毅写道:“一些富有学识的老科学家为了能够获得一些科研经费,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”

浪费了宝贵的时间,却只能获得一点可怜的经费。能否获得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待遇,靠的不是科研水平,竟然是无聊的人际交往,饶毅很是失望。

同时,在文章中,饶毅也指出了,在院士选拔过程中,一些参选者如果不是使用了一些“小技巧、小动作”,根本不可能通过院士选拔的初选。

消息一出,众人纷纷惊讶不已。那些被暗中点名的院士候选者更是惊慌不已。

有人看到这篇文章,嘲笑饶毅不过是“酸葡萄”心理,但更多人通过查找资料以及仔细分析事情经过后,认为饶毅绝不是那种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”的人,反而开始支持饶毅。
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院士评选的公开性。

饶毅的文章揭开了科研工作的一块“遮羞布”,很多人开始关注起饶毅等科学家的现状。饶毅作为海归博士,为何会放弃国外的优良科研条件和工资待遇,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。

饶毅做出了什么样的成就,竟让美国大力挽留。要了解这些,还要从饶毅的父亲饶伟华说起。

建设祖国,海外求学

饶毅可以说在医学世家中长大,学习氛围浓厚。他的父亲饶伟华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、旧金山总医院等地跟随多位医学权威进修ICU等知识。

回国后,饶伟华利用国外所学建立了江西省首个ICU。

他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和浓厚的爱国情怀。而饶伟华的爱国精神深刻影响了儿子饶毅。
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饶毅获得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硕士学位之后,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祖国,毅然决定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深造。

而深造的地点则与父亲一样,同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。时隔三十年,饶毅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为了祖国的未来,在国外刻苦学习。

几年后,饶毅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。饶毅深知医学与生物学这种深奥的学科,博士不过是一个开始。

于是饶毅又前往包括哈佛大学在内多所著名学府进行深造、科研工作。随后在学有所成之后,饶毅在美国西北大学的一家研究所长期担任副所长一职。

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,饶毅曾参与多项联合国的项目,并以专家的身份给出了多项有建设性的建议。

对神经发育的分子和细胞机理的研究,饶毅同样做出巨大的成绩。饶毅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美国同行的认同。

然而数十年的岁月,沉重的工作压力,让父亲饶伟华无法继续坚持战斗在祖国生命科学一线。

在收到父亲的信息后,饶毅在担心父亲的身体的同时,也决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,为祖国生命科学做贡献。

饶毅的心中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于自己的教导,没有忘记祖国仍然在等待着自己的回归。于是饶毅决定准备回国,他要用自己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,为祖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出一份力。

然而饶毅如果是普通人倒也罢了,可饶毅偏偏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。

饶毅的回国历程充满了艰辛,美国是如何阻止饶毅归国的,在饶毅归国后,他又为祖国的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?

在院士初选落选后,饶毅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年毅然回归祖国的行为?

放弃绿卡,毅然回国

在了解到父亲因年事已高,无法继续更好的为祖国医学战斗在一线的时候,饶毅知道自己漂泊海外的生涯就要结束了。

本来照常理,出国再回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,但饶毅出色的科研成就,让饶毅的归国历程充满了曲折。

这一天饶毅向上级递交了辞职申请,他要辞去美国西北大学研究所的职务,带着自己多年来的科研成果返回祖国。

这时他的美国上级却一反以往雷厉风行的作风,反而将辞职报告放在一边,显然他有话要对饶毅说。

“饶,你一定要回去吗?中国有什么好?难道你在这里不开心吗?”

“先生,这里很好,研究所有着非常好的科研环境,可中国是我的祖国,我一定要回去。”

所长的挽留没有动摇饶毅回国的决心,他坚决的拒绝了所长的好意。

“我想中国也不会有比我们这里更好的科研条件了,那你为什么要回去呢?难道是给了你更多的经费?说吧,他们给了你多少?我出双倍!”

眼见挽留不成,所长准备利诱,不仅要给双倍经费,还暗示可以给更高的年薪。

“先生,我并不是因为钱回去的,正因为中国的科研条件还不能完全比得上美国,我才更要回去,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,建设我的祖国。”

所长的条件虽然十分诱人,但饶毅归心似箭,丝毫不为所动。所长认为是条件不够好,于是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。

“饶,你是知道的,我和移民局的那些人关系很好,只要你愿意,我能够为你争取到绿卡的机会。饶,我希望你再好好考虑一下。”

美国的绿卡对于非美国人来说十分难得,所长胸有成竹,认为饶毅一定会同意留在美国。但饶毅仍旧明确表示了自己一定要回国的愿望。

眼见得好话说尽,饶毅铁了心一定要回国,所长随即翻脸:“饶,你一定要回去的话,我打赌你一定会为你的选择后悔的!”

饶毅面对所长的威胁,想到自己多年来为研究所拿到多少荣誉,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,心中也是愤怒不已,两人的谈话最后不欢而散。

饶毅不顾一切回到了祖国,此后每次在美国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等会议,美国方面都拒绝饶毅再次入境,而国内的院士评选又惨遭落选。

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,饶毅也从未后悔过,这些小挫折并不能将他打败,相反,这份历程也会让他的心性更加坚定,爱国之情更加浓厚。

结语

饶毅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,不惜远渡重洋前往海外学习,在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,又在多家顶级学府任教、从事科研工作。为回报祖国,放弃高薪和绿卡,毅然归国。

饶毅的落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国内科研工作者的现状,科研工作者本应该将科研作为第一要务,不应该分心思考如何评定职称和院士身份。

人际交往对于一些科研工作者来说,或许是永远无法及格的课程,但这却不能成为阻碍获得更好的待遇和科研条件的门槛。

有人认为饶毅赢了科技,输了人际。对于这样的观点,你有什么看法呢?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Top